1)第52章 阅兵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几声炮响,数千名旗帜鲜明、顶盔贯甲的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浩浩荡荡地进入校场。

  首先进场的是上千名骑兵。

  这些骑兵一个个身材高大,身穿崭新的布面甲,手持长刀,骑着高价从鞑靼购买的骏马,排成五横列,一列接着一列通过点将台,每走十几步便齐齐吼一声万岁,走上十几步再吼一声万岁,一个个中气十足,声如雷震,光从精神面貌就能判断,这是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

  万历露出满意的表情,对龙岩峰说:“这是朕的骁骑营,京营里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骑兵。”

  龙岩峰眯眯眼瞅着那些战马,咕哝了一声:“那马也太矮小了!”

  万历:“……”

  这家伙观察事物的角度还真够清奇的!

  骁骑营的战马肩高都在十三掌半左右,也就是135厘米上下的样子,放在明军里,这真不算矮了,四十几万边军就拉不出几支骑兵能装备这么多如此高大的战马的。可是在龙岩峰看来,肩高135厘米的战马顶多也就配给轻步兵当座骑————按拿破仑时代法国骑兵对战马肩高的要求,低于148厘米的马都不能看了!

  骁骑营过后便是三千余名步兵,他们分成十横列,前两列手持鸟铳,接下来两列手持强弩,紧跟着的是持长弓佩腰刀的弓箭手,最后是整整八列身披布面甲手持长枪的重装步兵,同样是队列严整,杀气腾腾。这让看惯了京营的拉胯的龙岩峰眼睛一亮:没想到京营里还有这等颇有战斗力的部队,难得,难得啊!

  当然难得。

  京营原是明军主力,明承宋制,将天下精兵尽收于京师,同时把卫所设得满世界都是。甭管哪里爆发战事,当地的卫所第一时间集结,投入战斗,如果搞不定,兵部再从京营调遣精锐过来。这一制度看起来挺完美,因为卫所兵不需要军饷,大多数小规模战事光靠卫所就能搞定了,数十万精锐集结在京畿重地,发粮饷的时候不需要千里运输,节省钱粮多多,同时还能防地方造反。可坏就坏在,明朝的皇帝忘记了两件事:

  第一,当兵就得吃粮,没粮饷拿的军队会烂得飞快;

  第二,军队不能驻扎在繁华的地区,不然它们烂的速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于是,在各在卫所因为军官侵吞军田、奴役士卒而日益衰败的同时,驻扎在北京的京营也在无休止的杂役中战斗力直线下降,这俩简直是双向奔赴了。土木堡惨败,京营精锐损失殆尽,瓦剌人步步紧逼,于谦整顿京营时只能从各部中拣选精壮悍勇之士单独组成一军,进行突击训练,而让那些年纪大的、身体弱的士兵搞后勤什么的,后来北京保卫战,明军就是靠着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精锐击败了瓦剌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

  于谦的做法自然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