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我灭了他!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指望他们去殊死厮杀?临阵放几枪再跑已经很对得起那几两渗了砂子的银子了!

  现在,在大明,这种兆头已经相当明显了。

  龙岩峰看着荒芜的田原,低声叹息。从稀少的人口和荒芜的田原就可以看出延绥镇的形势着实不妙,那么其他地方呢?延绥镇算是比较能打的一个边镇了,结果都给折腾成了这样,其他军镇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他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却是:这么多地,给我开农场那该多好!

  ————必须再次强调,龙公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农场场长,这个农场越大越好,农场工人越多越好……

  真没出息!

  这个没出息的家伙跟着杜松一路走一路逛,磨蹭了三天,终于到了榆林城。

  榆林是延绥镇总兵府所在,算是兵家必争之地了。然而,如此重地给龙岩峰的第一感觉就是衰败,跟大同城内店铺林立商旅云集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放眼望去,街道两边大多是低矮的砖瓦房,两层以上的建筑很少见,街道上的商贩也不多,显得相当冷清。第二感觉则是慵懒,随处可见成年男子佩着腰刀穿着破旧的战袄在街道上闲逛,如果能弄到一百几十文钱就立马买几斤浊酒,切一点肉,呼朋唤友聚到一块大吃大喝,将那点钱挥霍一空,没有钱的……要么闲逛,要么坐在一起闲聊,聊得最多的就是某某某走了狗屎运,在哪一场战斗中斩获了首级。耕田种地什么的对这里的人而言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他们不屑而为之。龙岩峰看得好奇,指着一伙聚到一边各自端着一碗浊酒侃得唾沫横飞的青壮汉子问龙岩峰:“他们天天都是这样?不用干活吗?”

  杜松说:“他们干什么活?鞑靼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才有活干,鞑靼人不打过来他们就闲着。”

  龙岩峰傻了:“啊?那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杜松说:“吃军饷啊,每人每个月一两五钱银子,三四斗米,够他们用的了。”

  龙岩峰默算一下,这收入水平还真够一名士兵解决温饱问题了,前提是得如数拿到手。他问:“榆林镇得按时发饷吗?”

  杜松苦笑:“哪能呢?拖欠是常有的事情。不过榆林这边有盐湖,边军在五六月的时候到湖里采盐卖给前来收购的盐商,赚了钱再买粮食棉布供养军队,勉强维持温饱。指望朝廷发的粮饷过日子?早饿死球了!”

  龙岩峰这才想起,榆林这边有盐湖群,抗战时期,这里出产的湖盐甚至成了陕甘宁根据地的经济支柱来着。大明兵部无力按时足额地发放粮饷,作为折衷,他们默许榆林镇自己制盐贩盐,用赚到的钱补贴军需。他慨叹:“边军可真不容易!”

  杜松也是叹气:“是啊,兵部那帮官老爷,哪里知道我们边军的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