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章 亚运前的消费大潮_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评估,然后制定出一套适合你们企业的员工待遇政策,我可以保证,待遇方面只比你们的待遇强。”

  这个派到行台的厂长人选,其实也不是那么太好选的。

  不过农机厂这阵子倒是冒出不少要技术有技术,要能力有能力的人。

  江宇打电话给魏俊生,让他派几个这样的人过来,同时让威来财会部门派人过来接管金牛厂的账务。

  三日后,魏俊生派来了一个叫宋长辉的精干青年,和三个财务人员。

  宋长辉接手以后,在陆胜勇的配合下,对金牛厂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人员上的变动,能者上,庸者下。

  宋长辉通过走访企业员工,详细了解了厂里的情况后,把一些占着位置不干活的人全部划去了一线,重新在各岗位上启用了合适的人。

  这是行政方面的,在生产上,他带来了威来现在生产的威来一型三轮车的全套技术,进行产品升级。

  金牛原本就是生产农用三轮车的,有基础在,再生产三轮车并不难,但难在原来金牛厂生产三轮车基本都是手工生产线,产能底下。

  以手工生产线生产,一年能生产个六七千辆车就不错了。

  这怎么能行?

  宋长辉向总厂打报告,把那条改良制造出的生产线调来了行台。

  这套生产线就是完全威来农机自己用的生产线的改良版。

  宋长辉在威来就是负责这条生产线管理的,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他和魏俊生已经发现了这套生产线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于是他和魏俊生,罗先来就重新设计改良制造了一条新生产线,这条新线是准备扩大生产时用的。

  没想到便宜行台了。

  这条改良过的生产线,已经是一条综合性能非常高的生产线了,集底盘安装,大架子安装,驾驶室安装和喷漆等诸多环节于一体,比原来的生产线缩短了流程,加快了速度。

  在人员减少八个人的情况下,产能反而比原来多了一万多辆。

  这套流水线是八月八号抵达行台,经过半个多月的安装调试,于八月二十五号开始试车生产。

  这个时候,江宇则早已回到了东河。

  他回到东河的时候是八月三号,首先到二服过问了一下亚运会火炬传递的服装。

  谷凤英告诉他,用于火炬传递的服装早就送到京城去了。

  不但火炬的传递服装都送过去了,就是华国体育代表团这个比赛服训练服也中全部的送去了京城。

  这样江宇就放心了。

  亚运会的临近,京城和央视媒体的亚运报道已经越来越多,威来公司的纪录片也开始在央视播出。

  这个纪录片的播放,全国人民还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了这个公司。

  同时也知道了这个公司都生产了什么产品。

  广告带来的好处是,威来企业的所有产品销量开始暴涨,几乎达到了往年同期水平的两倍以上。

  虽然这些企业提前都做了一些扩产措施,但在这股汹涌的消费大潮之下,产能依然捉襟见肘。

  你说服装鞋帽灯泡电源开关插排销量暴涨也就算了。

  毕竟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三轮车跟着凑热闹算是怎么回事儿?

  这玩意儿可不是生活必需品,起码对城市里的人来说,除了少数需求,大多数人没什么用。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