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白鹿原白嘉轩形象分析_快神秘乳胶衣脱不下 [神秘的古衣(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刺刷”,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田小娥死后鬼魂作祟,闹得村中人人自危,纷纷对这昔日的“婊子”烧香磕头,还许愿要“抬灵修庙”;白嘉轩却不顾众怨,沉静如铁,说:“我不光不给她修庙,还要给她造塔。把她烧成灰,压到塔下,叫她永世不得见天日。”由此可见,凡是事关礼教大义,他就极其坚定,捍卫族规义无反顾。冷血的惩治手段,露出了他很少表露的残忍性。“宗法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上扼杀人性的罪魁,白嘉轩身上不仅具有这种文化品格,并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反动与保守”。可以说,白嘉轩的这一面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化展现,通过族长这一社会身份牵连出中国传统社会中黑暗、腐朽和落后的一面。

  三、乡土文化的象征

  “乡”指明一种地缘和血缘的范围,而“土”则表示这一社会形态赖以维持和延续的生存方式。这是一个植根于土地,靠血缘、地缘关系的纽带和传统礼俗来维系的自然村社。它属于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个人来说,“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的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白鹿原》浸润着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之一在这里也表现为乡土文化的象征。

  作为小说集中刻画的主人公,白嘉轩身上有着关中人顽强、坚韧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对养育其生长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敬畏和眷恋。白嘉轩从小就听说原上白鹿的传说,白鹿是自古便出现在这片历史深厚的土地上的“精魂”,带有及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巧遇白鹿显灵后,白嘉轩设法将本属于鹿家的土地换为己有,已获得白鹿神明的庇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出他与白鹿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地域文化的一种内在联系。而他自身性格中宽厚、勤劳、质朴、执拗等等因素也表达出作品对于乡土文化中种种美好品质的赞扬和怀恋。与白嘉轩的生命紧密相连的乡土社会中的婚丧嫁娶风俗、衣食住行习惯乃至一些迷信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思想,都是构成乡土文化的重要部分。“他自己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黄牛到原坡上去放青,站在坡坎上久久凝视远处暮霭中南山的山峰”,小说最后部分的这句话似乎再次将白嘉轩与白鹿原这片广袤与神奇的土地联系了起来,他人生的沉浮起落,大是大非和历经沧桑的白鹿原已有了某种割不断的相似性。他这个生活在原上的渺小个体最终也化为白鹿原的一部分,如同远逝的乡土文化,在历史前进的必然中又令人难以割舍。

  四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