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呐喊和第四位(4K)_不会恋爱的我都是世界的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德维希的眼中,米开朗基罗大师的大卫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不朽丰碑。

  安娜斯塔西娅和玛格丽特眼中,弗拉戈纳尔大师荡秋千的少女展现的危险爱情更吸引她们的目光。

  不过今天维也纳美术馆的主角却不是这两者,毕竟就连年代较近的荡秋千少女也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作品了,大卫更是古罗马时期的作品。

  现在维也纳美术馆最热门的讨论话题,是最新前卫艺术的现象级作品,据说创作者本人怀疑有精神病史的杰作。

  不管是大卫还是荡秋千的少女,都是以展现“美”为主题,而这幅画却和任何“美”都不相干,是新兴表现主义大师蒙克的作品—呐喊。

  画上所描述的是一个在线条诡异无比的夕阳背景下,一座桥上扭曲古怪的孤独者正在捂着耳朵尖叫的场景。

  创作者蒙克大师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却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形和扭曲。

  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

  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

  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尖叫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整幅画,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

  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脸孔扭曲了的孤独者捂住自己的耳朵,仿佛要将什么声音拒绝在外。

  大大的眼睛几乎不像是人类该有的比例,他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只有无尽的孤独和恐惧缠绕着他。

  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

  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

  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看到这张画的同时就会产生某种本能的不适感。

  这是和传统欧罗巴油画艺术格格不入的风格,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

  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

  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

  《呐喊》这幅画,将那凄惨的尖叫声以绘画的艺术表达了出来。

  这种将声波以艺术方式图像化的方法,放到古罗马时代会被人骂成离经叛道,那个时代的人类根本无法接受这种前卫艺术。

  创作者蒙克大师,据说拥有严重的家庭病史。

  他曾经有过一个幸福圆满的家庭,父亲是位知识渊博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