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 总兵杜桐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一见弟弟吃了苦,不分青红皂白就嚷嚷着要灭了龙岩峰的副总兵,正是延绥镇著名的猛将,杜松的哥哥,杜桐。

  杜桐和杜松都出自将门,祖籍昆山,在元末乱世之中投身军伍,加入朱元璋的部队,随着明军北伐西征,最后在延安卫落了户,一晃就是两百年。杜桐在万历初年靠着祖荫从一个下级军官一跃晋升为延绥镇清水营守备,万历六年升为指挥佥事,并调到蓟镇接受戚继光的指挥,深受器重,屡立战功,万历九年又调回延绥镇担任副总兵,万历十四年把这个“副”字给抹掉了,成为延绥镇总兵。从一个小小的守备当到总兵,他只用了八年,而且万历初期对官员的考核是极为严格的,他居然能晋升得如此神速,其能力可见一斑。

  跟杜松一样,杜桐也是以勇猛著称,临敌时带头冲锋陷阱,一往无前,所击无不溃,所冲无不散,令鞑靼人胆寒。除了勇猛,他还颇有谋略,排兵布阵极具章法,很少会让自己的部队陷入险境。这一点跟杜松这个无脑猪突狂不一样,他带兵打仗很少会大胜,但从不会大败,而杜松这货带兵,不是大胜就是大败,或者是一无所获。不过有一点兄弟俩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不会做官。在担任总兵的时候他们时不时就得罪人,然后给搞下去,直到边关出现险情再重新放出来……杜桐从万历十四年到万历三十年,六次出任总兵,换句话说被罢了六次官。至于杜松,他不光多次被罢官,还试过自己罢自己的官————战事不利丢了面子,嚷嚷着要削发为僧。所以说这兄弟俩的官运真不是一般的差,这可能跟他们的暴脾气有关吧,动不动就瞪起眼珠子来吼着要灭人,鬼才跟他们相处得来!

  不过,这位是真的能打。他先后镇守过宁夏、延绥、古北口,甭管去到哪里都能将鞑靼人砍得哭爹喊娘,累计斩首一千五百余级。可别小看这个数字,前面说过了,明代边军想要斩获首级是很难的,具体难在哪里嘛……一来是他们自身战斗力确实差点意思,以步兵为主,对上鞑靼骑兵便结车营死扛,鞑靼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根本就追不上;二来,进入到明朝中后期之后,大明中央都不愿意再与鞑靼人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大家时不时出动一千几百人袭击一下鞑靼人,捞点首级,这没问题,可你想动用数万人跟鞑靼人玩主力决战?对不起,弄死你没商量。嘉靖时期就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名曾铣,力主出动大军收复河套,结果不出意外的,给弄死了,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提过要跟鞑靼人玩主力决战了,都在边墙里呆着,鞑靼人往哪里进攻他们就往哪里堵。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这位仁兄居然还能累计斩首一千五百余级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